Coming Soon最新博格

「運動份子」系列是由Coming Soon自2005年製作,藉影片到不同單位播放分享,希望以社區電影(Community Film)形式分享,與觀影者直接交流對社會運動及拍攝紀錄片的想法。2009年11月中,我們建立了新博格,歡迎瀏覽:http://comingsoonhk.wordpress.com/

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

五四前夕的運動份子 (中)

馬拉松放映,觀眾遲到早走是常事。所以,我們最留意會是哪一位看到最後。上次在ACO放映,有一位中年先生,由頭到尾看完四部影片;今次,也有一位年青男子看完「運動份子」系列三部曲。他們的共同點是不用飲水和休息,連身體郁動都較少。但不同的是這位年青澳門朋友很主動分享他的想法,甚至他在放映前因不知道托落茨基是什麼而上網搜尋,看片時就知道寶瑩為何與革馬盟、長毛有關連。我做《革命‧女》放映員搞宣傳,也是膽戰心驚,因為根底不足,而且愈接觸得多,愈發現不懂的實在太多,也是不斷在網絡和圖書館找尋相關資料。

映後討論的七位觀眾都是年青人,就紀錄片的敘事和導演風格有很多提問。有觀眾表示這三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與電視看到的不一樣,最明顯的是沒有旁白指引或帶領觀眾如何看待片中人物。所以,到底導演有否擔心觀眾不能進入影片呢?導演坦言也曾有這些顧慮,但也指出紀錄片不只有一種,也真的有要求,就是要觀眾專注地看,才有機會進入影片中。我明白那些觀眾的「閱讀障礙」,因為有時自己也會受到主觀經驗或感覺影響,不易進入影片,最後看到的可能只是自己的設想。原來類似的問題,彩鳳說也在每年舉辦的「香港社運電影節」中經常出現,所以現構思在今年10月舉行時,會提出一個對觀眾期望的說明,好讓來看片的與拍片的互相有承擔。

觀眾亦有說《革命‧女》的一些社會事件不是切身接觸,較難代入。但江小姐說有時看到別人的紀錄片會有靈感,希望看到別人的生活令自己的有多些生活的希望與想像。彩鳳亦回應說紀錄片的格式有多種,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公式化的拍攝手法,但愈多人做片就可以有新嘗試。她提及《巴黎公社》,這部英國六小時的半紀實半戲劇片,以場景設定重演當年巴黎公社,是一種參與式的拍攝手法。觀眾也回應曾看《踢爆馬勒當拿》,利用一首歌,通過球星的生活講導演自己的政治理念。 大家互相刺激、互相發掘、互相支持,是我們到處放映的好玩之處。

晚上同場加映的《姊姊妹妹和紫藤》,一來是也由江瓊珠執導該片,二來是這片另一種拍攝手法探討社會議題和行動,不論是紫藤作為一個組織,還是裡裡外外的許多位參與者,都在同一陣線上,就是要爭取對性工作者的權益和消除歧視。今晚有十多位朋友來觀看和討論,較多追問性工作者現時的處境,以及就敏感題材的處理、製作過程的分享。感謝每位在邊度有書坐下來跑馬拉松的觀眾朋友,以及用心辦書店策劃活動的店長j。



「從五四到六四」是邊度有書每年舉辦的書展活動,今年我們以「香港社會運動紀錄片」系列參與其中。雖然討論焦點並沒有刻意把五四、六四與運動份子扣連在一起,但正如五四運動的廣義是由思想解放達致個人解放。找到一篇胡適的《再談五四運動》文章,他提出當年所講的「健全的個人主義」,是要發揮個人的才能和造成獨立思想的人格,這令我想到紀錄片工作者或觀眾,其實要的是能秉持真正的獨特個性和人格。胡適引用杜威先生的話:「假的個人主義就是為我主義(Egoism),他的性質是只顧自己的利益,不管群衆的利益。真的個人主義,就是個性主義(Individuality),它包含兩種特性:一是獨立思想,不肯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,不肯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,不肯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。二是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,不怕權威,不怕監禁殺身,只認得真理,不認得個人的利害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