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接受江導演的指派製作繪本。我收到她的文章,關於主角寶瑩。閱後我追問江導演可有多些"革命事件"提供,心想革命的事業一定峰迴路轉,矚目驚心。但最後都不得要領,也只好硬著頭皮去畫。今天首影,我是頭一次觀看這電影。影片播放後台下有很多意見。有年紀較輕的影友提到,影片跟她缺乏了“感情上的連繫”,即係“Feel 唔到”。我當下心想,江導演沒欺騙我,電影裡頭真的沒有我心目中的革命事件,我對它是不知怎反應。當我在不接受這電影的同時,我驚訝自己似乎從沒想過要走入這電影。立場一早預設了,當然不容易接受立場以外的其他。回想自己成長的七、八十年代,政府真的很成功地淡化了所有社會運動,強調經濟繁榮人人只管向上爬。除了六四外,真的沒有甚麼社會事件曾牽動過自己的情緒,或令到自己不得不走上街去對抗不公義。陌生的感覺原來源於自己跟社會的疏離。或者需要用功的是觀眾。歷史其實沒有空白,江導演亦不是志在敘述某些事件,而是聚焦於主角很多很多年來革命路途上的體會,和當中很微妙的變化。甚麼是"革命”?電影裡頭又是另一個詮釋。而回頭最初江導演給我的文章,原來已經有著導演拍這電影的意向。有位叫Danto的人兄說:「作者已死」,作品完成後便歸觀者所有。江導演對此看法一定不以為然。倒是她在在鞭策著年輕一代要多做些功課,她的鏡頭只會留給關心社會的人。”
Coming Soon最新博格
「運動份子」系列是由Coming Soon自2005年製作,藉影片到不同單位播放分享,希望以社區電影(Community Film)形式分享,與觀影者直接交流對社會運動及拍攝紀錄片的想法。2009年11月中,我們建立了新博格,歡迎瀏覽:http://comingsoonhk.wordpress.com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